自己按时朝贡,对大明开放口岸,积极与明使交好,大明乃礼仪之邦,不会对真腊怎麽样的。
对於国内这些投降派,国王予以坚决打击,软禁那几位主张合并进大明的王子。
这下就捅了马蜂窝。
国内的亲明派,都以这几位王子马首是瞻。
这几位因为身份,在大明是各位贵人的座上宾,见识了不少大明风华,是他们这些亲明派了解大明的一个窗口。
现在首领被抓,这些人联合起来,买通了王宫的一些侍卫,成功营救王子。
王子们一旦自由,便高举反旗,联合军中的少壮派,和国王所代表的保守派开战,整个真腊分裂成两块。
亲明派在起兵的第一时间,就和大明海军取得了联系。
他们中不少人常年和大明做生意,和海军的关系也非同一般。
所以收到求助,在朝廷的旨意没有到达之前,他们首先会保证亲明派站在各个港口城市的安全。
没了後顾之忧,亲明派的攻击更加猛烈,一时间竟逼近都城吴哥。
朝中在得到消息后,大喜过望,整个中南半岛只剩这一个版图没有征服。
但是真腊一直循规蹈矩,从未有逾矩之处,对待大明也是毕恭毕敬,让大明对它有些无处下嘴的感觉。
今天终於等到了这个机会,朝中众臣们知道详情后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越王。
徐闻一直力主善待各个藩属国的使团,并且这些使团的路线,还有他们参观的地点,以及和什麽人见面,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。
主打一个让这些人看到大明最好的一面,同时赠送给他们也是华丽的丝绸,光洁的瓷器,洁白的宣纸,还有精美的各种武器。
朝中大臣本来还有人腹诽,为什麽要对这些朝贡的使臣团这麽好?
特别是有些方面还超过官员,现在看来,都纷纷称赞越王卓有远见,一早就开始布局了。
真腊之战,因为有内应,大明都没有派出陆军,只是令郑和从占城南下,以大明海军总司令之职,指挥陆战队登陆,配合亲明派,直指都城。
当明军到达吴哥城下时,真腊王自知大势已去,不再抵抗,无奈投降。
同时让位被亲明派的王子。
既然是他们选择的路,那自己不再干涉,至少自己不用承担亡国之君这个名头。
王子继位后,立刻登上大明战舰,携带国书,到达北京,向朱瞻基献上真腊地图,同意并入大明。
朱瞻基很满意真腊这种识相的行为,破例封末代真腊国王为真腊公,允许世袭罔替。
至此,整个中南半岛都被大明纳入怀中。
广袤的南中国海,除了是大明的内海,更是大明的澡盆子,四周全是大明的国土或䭾是居民点。
民间的贸易往来,移民都极为旺盛。
浙江,福建,广西的失地农民,都纷纷下南洋讨生活。
这也极大地缓解了这三个地方的各种矛盾,这些侨民带来的各种资源,反而还带动了当地的发展。
所以大明在十年之间,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之後,国库反而是越来越富裕。
因为贸易的反哺,民间的生活也越来越好。
为纪念宣德南征,开疆拓土的功绩,宣德帝朱瞻基颁《南征纪功碑》,设都护府於升龙!